探索美好人居构建新路径,听薛漓、厉建伟、韩旭这样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泛家居行业来说,解锁“美好生活”的密码可以是一件原创的品质家具、一处居室空间的陈设布局、也可以是一个融入人文关怀的全新功能。当产品和设计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各种想象,品牌也会在无形中获得深层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一切的发生与品牌的产品调性、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和企业文化等因素不无关系。
无论是家居产品的设计还是室内空间的设计,无论是经营家具公司还是设计机构,无论是家居设计还是品牌打造,最后都指向如何通过一件件精美家具、一处处舒适的空间,来成就人们更美好的生活。
汇聚行业精英,畅聊家居风云!本期《焦点会客厅·家居》特邀HC28&都汇里品牌创始人厉建伟先生、Thomasville&Co.中国区副总经理韩旭女士、麦驰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共合设联合创始人薛漓先生,三位嘉宾聚焦“美好人居空间”,从家居设计、品牌打造两大维度出发,畅谈美好生活空间打造的可能性。
以下为访谈实录:
议题一:作为家居圈从业者,是否有原创作品被抄袭的遭遇?如何区别“抄袭”和“模仿”?
【厉建伟】:我觉得在国内被抄袭好像是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可以自嘲地说“被抄袭是一种成功的体现”。在我看来,“抄袭”其实是对真正从事创意的人的一种伤害,因为任何一个创意的成功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砺。
我个人认为,我们无法以一己之力消灭“抄袭”这个现象,面对抄袭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多地创新、不断地提升品质,让抄袭者跟你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用提高自己的能力、设定一定的门槛这样的方式来应付抄袭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不仅限于家居行业,各个行业有创意的人被抄袭是很普遍的现象。
图/HC28&都汇里品牌创始人 厉建伟
另外,“抄袭”这个词换成借鉴其实更好理解。因为大家在学习的的过程中都会去借鉴一些东西,不是说从一张白纸开始做事情,大家都是从学校学到很多东西,社会上见到很多事、经历过很多事,才开始做一些有创意的东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模仿”不仅是对创作者的伤害,也是对自己的伤害,因为他的能力并没有在过程中得到提升。放到整个家居行业来说,你会发现今年流行这个风大家都上,明年流行那个风大家又都上,为什么?因为都没有自己的风格。
很多设计看上去都非常相似,仅有很细微的差别,市场也没有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不是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企业的特色、自己具备的能力做出一些真正受人尊敬的作品。总的来说,“模仿”对家居行业伤害很大,它不仅伤害了创作者的初心,也是整个行业不健康的反映。
【韩旭】:Thomasvillie&Co.的品牌历史已经有100年了,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抄袭”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品牌经常会遇到的困扰。几年前,Thomasvillie&Co.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发现当前国内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愈发完善,这给与了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安全感,或者说树立了保护意识;另外,我很认同刚才厉先生说的关于“提升自我能力和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那番讲话,对于家居人来说,不断地完善自我意识、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地进行迭代升级,这是个人和企业应该传承和坚持做的事情。
谈及两者之间的区别,我认为,对于Thomasvillie&Co.这样一个百年品牌,你会发现我们的产品中运用的精致耐用设计、蕴含的创意元素以及使用的制造材质,都是比较先进的或者是传承百年的。我们希望更多行业内的人士能够看到并喜欢它们,从而对自己的设计能够有更多的启发和帮助,这也是我们作为百年品牌应该具备的调性或者高度。
但是我不希望这种喜欢变成1:1照搬,然后做出一模一样的东西。你可以应用我们的元素,加上自己的创意,再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最终呈现出来更好的一件产品或者是一种产品的组合,这才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事情。
【薛漓】:家装设计和家具设计的“抄袭”是有区别的,从整体空间设计或者是建筑设计上说,“抄袭”不是1:1,它实际上是在借鉴,因为面对的客户不同、需求不同,他不可能抄袭一个一摸一样的东西,尤其是在私宅设计领域。他们抄的仅仅是表面的东西,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不用太担心、也不用回避抄袭的问题,这是一个大家都在学习的过程。
另外,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解答两者之间的差别。在我看来,家装设计和家具设计之间的一大差别是设计师们采用更综合的方案去解决家庭空间居住的问题,其本质是解决功能实用、搭配美观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设计师的责任所在。
再往风格上延伸来说,大家其实都是在延续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每一个国家的人刚刚开始接触它的时候,都是在学习和模仿、都是在借鉴,而且到如今这个时代,我们不可能说再去原创一个从未有过的颜色或者造型,你能想到的都已经有了。
所以说,我们要做的还是要研究人的身体、身体跟空间的关系,好的产品在某个地方你能不能发现它、能不能把它设计出来,我觉得用这种思想去做设计、去解决问题,你的产品才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存在谁抄袭谁,和别的设计有相似之处也没关系,因为你的设计有闪光点和人性化的考量。
议题二:如何通过家具产品或室内空间的设计,提升品牌整体溢价能力?
【厉建伟】:现在的家居市场和二十年前完全不同,20年前有好产品不愁卖,但现在的市场供应远远大于需求,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渠道特别碎片化。
对于家居从业者而言,做品牌还好说,但站在经销商角度来讲,可能会变难很多,因为企业除了具备传统零售能力以外,还得具备跟设计师等渠道合作的工作能力、服务能力,跟小区、社区合作的工作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当前很多企业都在做渠道多元化的探索,但在我看来传统的家居企业从线下转移到网上,暂时还没出现“完全成功”的案例,多数的企业尚处在尝试阶段。
每年,包括今年的高定也好、整案也罢,都会流行不同的营销方向。我觉得大方向都没有错,但是作为一个企业,背后必须要强大的能力做支撑,哪怕我只是为我的客户解决空间功能问题、产品使用问题,如果背后没有能力的支撑,这些都是实现不了的。例如,你跟设计师合作,你需要克服沟通的困难、要掌握合作的资源;你去跟小区合作,你得拥有跟小区合作的资源和建设的能力,总的来说当前大部分企业真正掌握的还只是传统的零售能力。
另外说溢价能力,从企业和品牌角度来讲,我们的目标是“溢价”,是客户见到我们的东西他就喜欢、就心动,并愿意掏钱买,这是我们的真正目的。“溢价能力”不是说因为我们产品和服务做得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加价,这不是一个正确的企业运营和业务拓展的方向,品牌更多的是想通过好产品、好设计、好服务,让客户在家里应用产品的时候能够看得舒服、用得舒心。
去年我给自己家做了二次装修,主要是想解决第一次装修时没能解决的收纳、防水等问题,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完之后我才会考虑如何让客厅更好看更舒适,换句话说,只有在居住的刚性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去考虑美观好看这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买手机也好、买家具也罢,消费的时候一定会选择在这个领域做得不错的产品和品牌,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发现,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能力建设不完善的企业或品牌,是没有未来的。
【薛漓】:厉先生的一番话特别让人有感触,溢价不是我们的目标,如果你做得足够好、比市场同类产品做得更优秀,你确实比别人贵一些,因为你达不到这个定价可能就会赔钱,所以说市场是自由选择的。
图/麦驰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薛漓
如果你很重视自己的生活品质、很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好,你就愿意花很高的设计费去请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师。虽然说现在消费群体愿意为设计买单,但是大多数人似乎还是不太想多花钱去做设计,我经常能看到很多不好的设计,客户不是缺钱,但不知道他是找不到好的设计师还是不愿意花设计费,这是我替设计行业感到遗憾的一点。
此外,很多人会说“今年多做点这个流行的风格,你要不做再发表作品就过时了。”我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赶这个风潮?”我希望无论是家具设计也好、空间设计也罢,人们追求的设计是永恒的。
家具设计的过程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功力,不仅要求他们对生活方式有深入的研究,也要对人体工学知识有所掌握,比如今天坐的这把椅子很舒服,我可能就会买下并且一直使用,就是因为“它很舒服”这一点。所以品牌溢价的背后还有一点就是,我花钱买下这个产品或者设计,我以后不用再花钱了,这个设计就很有生命力。
【韩旭】:对于溢价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很多消费者还是愿意为好的产品买单,“愿意去选择一些好的品牌”这个消费观相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早些时候,我认为市场是产品在竞争,但现在变成了品类和品牌在竞争。
Thomasvillie&Co.作为美式家居风格的代表,有的时候就很尴尬,因为大家都说现在流行极简,不流行稍微美式、稍微奢华一点的设计。但在Thomasvillie&Co.的百年历史中,我们拥有的6000多件单品中不仅有美式的设计风格,还有很多其他的风格在其中,只是我们被大家定义为“美式经典”,它内部其实还有美式现代、美式轻奢、美式经典甚至美式传统这样的细分品类。
Thomasvillie&Co.是做椅子起家,做了一百年椅子的它已经具备很成熟的制造工艺;我们的沙发也是非常舒服的,因为大家也知道美国人是喜欢瘫在沙发上或者躺在那里的。当前,我们的产品现在被一些“风格”标签界定了,比如在装修的时候,设计师讲一句“这个不合适,不符合你家现代的风格”,我们的产品就会被隔在门外。所以我希望,未来更多消费者能更加理性地考虑我们的品牌、考虑我们的设计,让家能够真正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议题三:愿意为设计买单的消费群体崛起,TA们有哪些家居消费新动向?
【韩旭】:从企业出发,为什么说现在很多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买单?就是受到品牌增值效应的影响。例如售后问题的解决速度,购买一件产品的时候不可能不发生任何问题或者需要售后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一个企业的反映速度、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在这方面品牌会做的比较好。所以说现在很多消费者会更理智、更愿意去选择好的品牌。
图/Thomasville&Co. 中国区副总经理 韩旭
【厉建伟】:现在越来越多年轻的90后、95后开始成为我们的核心客户,一般一个品牌的核心客群一定是在说30岁到50岁的目标人群。中国跟西方国家不太一样的一点是中国有钱人挺年轻的,富人越来越年轻化,他们愿意花高价买喜欢的东西,也能够负担得起高消费的产品。
现在中国的90后跟我们以前不太一样。上世纪80年代我刚出国的时候,和西方的同龄人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现在的90后很多都有过多次出境经历,他们看过很多国际化的东西。
另外现在是互联网时代,90后、95后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有自信、并且他们很有个性。我认为90后这样一群年轻的消费者会塑造中国产业的未来,在此之下会激发更多的中国品牌、中国设计师走出来,因为这些品牌和设计师需要这份自信心,也需要这样的消费市场。
14亿人口讲同一语言的大市场,是别的国家都很难拥有的天然优势,加上现在的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有偏爱,这对于本土品牌的发展来说是特别好的机会。
【薛漓】:现在的消费者和上一辈人在消费观念上肯定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很多新生代消费者都是从国外回来的,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对很多事物不用引导,因为他们就是喜欢这样的东西。大家在沟通的时候也会比较顺畅,不费力气,好的想法都能接受,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说“设计师的春天来了”。
另外,现在的消费者见过很多不同的产品和风格之后,会冷静下来做决定“只要它够好,我都挺喜欢”。他们觉得现代空间里面既可以放美式家具也可以放意式的、法式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有不同的创意;而且现在很多精英阶层,除了家具以外还收藏当代艺术品,把家居空间用多样化的方式去呈现,就像人一样,不同的几个人可以坐在一起聊天,家具也是一样。
我觉得家具也有情绪,女主人更喜欢这款沙发、还是男主人更喜欢那款,它有个情节,现在的人更加关注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喜欢的家具我可以把它全放进一个屋子里,只要摆放的位置和思路是正确的。”
对于设计师来说,有的时候不要太钻牛角尖,可以更放松一点,好的设计一定是让人放松的,生活也可以稍微自由一点,不用非得1+1=2,要敢于突破传统和刻板。
议题四:设计师躲在背后,让作品说话,还是应强化打造设计师个人IP?
【厉建伟】:首先我不是设计师,所以我没有办法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来说,但是从做品牌的角度来讲,我们跟很多设计师有合作,我觉得设计师给企业带来的除了作品以外,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
因为工厂本身是相对固化的,他们不喜欢变化,订单最好每个人都一样,生产的东西最好也一样,一成不变最好,但设计师不一样。设计师们对产品的设计、材料、结构和色彩等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企业来说是创新的源泉。
图/HC28&都汇里品牌创始人 厉建伟
为什么我们愿意跟特别优秀的设计师合作?就是因为他能倒逼我们去做一些平日不会做的事、不习惯做的事,比如让我们应用一些从来没用过的材料,今年跟德国设计师合作的一款茶几就让我们对材料和玻璃切割工艺有全新的了解。
从这方面说,我觉得设计师在引导我们向更新的材料、更难的工艺、更好的结构方向发展,设计本身不但是一个形态问题,那只是最简单的一方面,设计的内涵对我们来说更重要。
另外,从旁观者角度看,我认为设计师需要打造自己的IP。设计师跟企业不一样,品牌要打广告,而设计师本身就是个IP,他需要让更多人知道他的作品,这样他的事业才能够健康发展,对于品牌的产品策划来说,设计师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
【薛漓】:首先品牌塑造对设计师个人来讲是个非常利好的事,如果你有名气、有品牌,客户就能更容易地找到你,而你的名气怎么来的呢?是用产品说话换来的。
你是谁不是自己说了算,是客户看完你的作品对你有了基本的判断和基础的定义,在这个基础上再塑造你个人品牌,让客户更了解你的追求是什么、你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以及你是如何做设计的。在输出了个人价值观和品牌价值理念之后,你会以它为核心不断深耕,当你把作品呈现给用户的时候,你的品牌就塑造起来了。
其实有时候品牌就是一个保障,我找你做设计我放心,我相信你能给我做得很好。比如说在设计界有个非常知名的设计师,你找他做个家具品牌会有担心吗?不会,这就是他的个人品牌在起作用,他设计的产品就是卖得好、卖得多。所以我觉得设计师的优秀和个人IP的打造是相辅相成的,相反如果你的作品做得很一般、把自己塑造得很好,日后可能会跌得很惨。
【韩旭】:设计师打造个人IP这一点在美国很常见,我们品牌也希望能够和知名设计师去设计一个系列,Thomasvillie&Co.这个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间不长,未来我们也希望能找到优秀的中国设计师为我们设计出一套好的产品。
其实,美式风格产品也可以让东方元素蕴含其中,我也特别希望未来能和更多的国内设计师合作,给我们呈现出来一个既有东方底蕴、东方文化,又能够传承Thomasvillie&Co.品牌理念的产品,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议题五:是设计师也是创始人,有设计情怀同时要服务客户,如何平衡?
【薛漓】:作为共合设的联合创始人,我觉得设计只是设计师工作的一部分,比如我们给一个项目做设计,设计仅仅是一部分,后面跟着是你的管理运营,把项目落地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作为共合设联合创始人,我要不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做品牌运营和管理”?其实在共合设内部是有明确的分工,作为设计师,我会平衡好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上,这是工作的核心;其次,辅以专门运营的团队去跟你合作、去运营,这个平台才能实现良性健康发展。如果一个设计师做设计做得好好的,突然成立一个平台转行去做管理,这个结果不会太好,我还是希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分工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韩旭】:首先我说一下,当一个国外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它首先要做的是将品牌转化成生产力、要去各地开店,这就需要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现在我们品牌下面所有的业务都有清楚明确的分工:设计有自己的设计创业创新部门,运营管理业务有运营督导部门,我们还有自己的商学院,主要负责理论知识输出,这一点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理论结束之后会有个落地环节,这时就会有督导老师对各个门店进行辅助,把所有知识转化成实际的销售或者是实战。各个部门分工不同,负责业务不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刚才谈到当设计和运营出现分歧会如何协调,在整个管理协调过程当中,我们会通过一些方式让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更多的沟通,以此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我们要考虑产品的设计从运营角度来讲能否得到实现,能否通过运营对市场的了解和理解来实现设计的初衷、让设计更迎合市场,这也是目前我们在努力做的事情。
【厉建伟】:当前国内家居行业有很多设计师品牌,这与中国强烈的创业文化有关,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他们最起码是在尝试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仅在创意上、也希望在市场上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设计只是品牌一部分,不是品牌的全部。
同样一个设计师,跟不同品牌合作的时候会出现设计含量和设计质量差距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是设计师发生变化了吗?不是,只是品牌本身的力量有差别。HC28&都汇里是做设计品牌的,我本人也负责设计这个板块,我们和设计师合作不是设计师提供一个方案就行,被选中的作品我们首先要非常忠实地还原它。好的作品都是修改出来的,如何让设计师作品变得更加饱满、更加突出?这其中就需要品牌和工厂注入很多的力量。
从另一方面看,当一个人的身份既是设计师又是运营者,那么对他提出的要求就不仅限于设计,还要对市场有很好的了解。“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你做出的作品一定是客户能够喜欢。
另外你还需要有一定的利益,任何一个品牌的背后,要么你有个强大的工厂,要么你有个强大的供应链,如果你没有这两个作为支撑,设计环节、产品生产和最终交付都会出现问题。
设计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一连串的事,设计师做品牌本身对他们提出的更多的运营要求,有的设计师具备这样的能力,他的企业才能健康发展;有的设计师则可能欠缺这方面的能力。
议题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大趋势,如何以设计助推人居空间更美好?
【韩旭】:我们尊崇的百年品牌都有值得发扬的地方,它的DNA我们要保留,包括它的工艺传承、品牌理念、价值主张。在这个基础上,我希望设计的风格能够多元化、品类能多样化。
以前我们只做套房,例如客厅、餐厅、书房等,现在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会提供更多小空间、小尺寸的产品,以及更符合年轻人需求的多品类产品。推出新产品是每年要做的,我们也希望中国消费者对Thomasville&Co.这个品牌有更多的期待。
【厉建伟】: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很强,20年时间把世界上的风格都学了个遍,现在大踏步地进入主流战场,和他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品牌来说,我们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专心专注,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个人要给自己出一些特别难的难题,也一定要有国际的眼光,不否认国外的优势,但也要做一些我们完全可以做好的事情。凡事都要坚持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即使没有成功也能在学习的路上收获成长。
另外,在学习和奋斗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说钻牛角尖里坚持到底,而是要生存下来且生存得很好,这才能证明你的追求是成功的,是对自己、对行业有意义的。我希望中国家居品牌能够在设计领域每年都能取得很大的进步,也希望五年以后我们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让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品牌倍感骄傲、让国际友人看到我们的品牌心生敬意。
【薛漓】:少占用资源,做减法,空间是有限的,钱也是有限的,再有钱的人也不希望浪费钱。
图/麦驰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薛漓
为什么做减法呢?从环保理念出发,做家具也好、做空间设计也好,一棵树能做十个家具或者只能做一个家具,这个结果是不一样的,不要浪费。花1/10就可以买到一个家具,少花钱他也很开心,以前想用好家具必须得多花钱,其实不太开心,现在越来越开心。
议题七:对美的理解见仁见智,您认为美好人居空间至少具备哪些要素?
【厉建伟】:我个人来讲,虽然我们品牌是定位在高端设计领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是喜欢简约,希望家能自在一些。另外,我希望在中国人的家中,大家能知道怎么打理自己的家。比如一些承载着记忆的老物件、旅途中淘来的小东西,我们都可以在家里摆放出来。品味不分高低,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中国家庭都能打理出一个有品味又舒适自在的居住环境,那么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人居生活。
图/三位嘉宾做客《焦点会客厅》
【薛漓】:美好人居就是舒服,家庭成员在家里面不吵架,我觉得这就是幸福生活,这种人居关系就是美好的。
【韩旭】:在我自己的置家梦想中,我对美好人居的畅想具有几个维度:一个是环保;另外一个是实用,我坚持实用主义,包括它的色彩和灯光需求,因为我对自然光线和光源比较敏感,也比较喜欢;还有一个就是文化和艺术,这是我想象的美好人居空间,就像刚才谈到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创新,但是它绝不能脱离生活。”
作者 | 周若瑾
出品 | 搜狐焦点家居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立场和观点。本文著作权归搜狐焦点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文时,请注明来源。获得转载授权请联系:focuskf@vip.sohu.com。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探索美好人居构建新路径,听薛漓、厉建伟、韩旭这样说
HC28厉建伟:以设计、核心技术迎接“双循环”
转型升级势不可挡 家居企业“软硬兼施”探索新路径
真言之薛伟成:用资本整合“智能大家居”
真言2015之厉建伟:坚持设计与品质的家具品牌太少
家具“外行”厉建伟:做大师垂青的Made in China
众陶联新零售全国首站启动!东鹏探索升级新路径
HC28执行总裁厉建伟:大环境下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林氏木业商城探索O2O新路径
G+晋级赛第四站|听杨邦胜&赖旭东如何玩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