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晞:别绷着,世博就是与民同乐的国家游戏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主题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的中国馆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中国首次以自建馆的形式在境外世博会中亮相,并以占地4590平米成为除德国馆以外的最大国家馆。中国馆的所有专项设计任务都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完成。在世博会现场,新浪家居执行总编戴蓓采访了清尚集团董事长吴晞,讲述了他对本届世博会场馆,尤其是中国馆设计的评价和感受。
对话嘉宾:清尚集团董事长吴晞
采访记者:新浪家居执行总编戴蓓
戴蓓:作为本次米兰展中国馆建设的参与者,您如何评价本届米兰世博?
吴晞:我们(中国)一直把世博看得比较严肃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意义的世博价值,比如再用世博来展现科技、技术、艺术,像埃菲尔铁塔,英国的水晶宫,包括中国那些有意象的东西已经不需要在世博这样的场景下呈现。我把世博叫“国家游戏”,是让大众高兴。
每次世博都有一个主题,在上海的主题是“让城市更美好”,这次是粮食和食品主题。粮食和食品的主题比较窄,对场景和艺术的发挥有局限性,不太容易表现。如果世博以上海和米兰做比较,我认为上海世博无论从建筑和设计的专业性,从场馆的建筑形态和国家的经费的投入,都更吸引人,更精彩。但是米兰世博还是很好看,关键是看的人能不能看懂。
戴蓓:请您点评下本次世博会各个国家馆?哪些馆印象比较深刻?
吴晞:老百姓看的是热闹,建筑师看房子,室内设计师看的里面布置,评价的角度不一样,结果的好与不好就不一样。我只看了几个大国的,从整体的效果来看,我自己打分最有看点的是意大利馆、法国馆、德国馆、中国馆。日本我没去。
我个人比较喜欢意大利馆,首先建筑非常好,是被动式建筑,注意收集雨水,注意采光,注意建筑保温。内容用万花筒的视觉效果,来展现意大利的文化、建筑,意大利核心价值的东西,还是很成功的。另外直言他们的主题片比中国馆的好。意大利馆还有些未完成的部分,我觉得全部做好之后,应该是所有场馆里面,我最喜欢的之一。从可留存下来作为不拆的永久的建筑角度说,意大利建筑还是站得住脚的。
法国馆工艺特别吸引我,是多曲面木举架结构,相比同样是木举架结构比我们中国馆好。完全靠木头架子把格子撑起来,没有其他结构。木举架结构又是形式又是承载,里面也是多曲面变化,很顺畅,里面有很多粮食和食物有关的东西,外面卖食品。紧扣这次主题。
德国馆室内的展陈手法非常新颖,给参观者每人一个纸片,你可以通过纸片获取展览需要的信息,用这种很新鲜的多媒体的技术,代表了当今展陈艺术手法的典型的一个手法,不错。
中国馆建筑非常成功,建筑是一个很现代的语言,外国人一看就看得懂是中国的,麦浪、大屋顶、中国式山水,造型传达了核心价值和基本信息,室内做的不是特别好,设计语言不够现代,不纯粹。麦浪LED小灯柱不新鲜。主题想说的话太多。室内75分,建筑85分。建筑师打90分。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中国建筑师的一个突破。
中国馆最具表现力的屋顶
戴蓓:中国建筑师的突破是指什么?建筑难度上的突破?
吴晞:建筑师的突破不是靠难度来打分,是靠观念,把一种想法变成一种物理载体的一种观念。中国的山水,又是麦浪,又很现代,这种结合其实是很难的。
国内对中国馆很多吐槽言论很正常,你不能希望所有人百分之一百的喜欢,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喜欢就成功了。我自己认为,中国室内建筑,室内设计师,是有突破,有解放的。
戴蓓:有突破,有解放有进步,就是一种成功?
吴晞:对。过去,是比较落后的,踏进与先进文化、先进技术比拼有一个过程,不可能轻易的来谈超越,能跟上就不错了。整体的感觉,既是中国的,带出了传统,又是现代的,因为中国的传统,既是传统的又是让外国人能看懂的中国,有国际语言,又是一个现代的,我觉得中国馆基本上做到这些了。还有人不喜欢呢,再好的东西也有人不喜欢,但是我觉得建筑是不错的,室内我觉得不太成功。
我参与过中国馆的工作,他们有经验,就是他们太想把话说全,反而没抓住重点,他老想用十分钟把话说全,太想把中国文化、农耕社会、12亿人吃饱、未来是否安全这些都表达出来,但是讲的话太多,重点不突出,我觉得从策展方面,不足的部分在这。中国主题片子,我不喜欢,一点都不好看。片子还是要愉悦视觉,抓住观众的心理,把想说的话说清,在这两个意义上我觉得做的不够。
中国馆内部陈设
戴蓓:中国馆最大的差距是在展陈语言和视觉?不是其他?新浪家居在开展期间采访问清华美院负责这个项目的苏丹,他说整个工作更多的是做了很多繁复的协调工作,而不是在设计本身这件事上。
吴晞:负责展陈的老师很清楚应该怎么做,是一位在米兰攻读的博士,很多想法没有体制支持支撑,时间紧机会少,官员参与策划,不太容易让设计师去表达,展陈负责人自己都辛苦的去画壁画去了,但她不应该是去画壁画的,应该是把策展的想法很好地实施出来。
但是你在历史上看,这是中国第一次自建馆,室内我们自己搭的,设计也是我们自己做得,这算是一个突破,总体来说是谨慎乐观的。
我们看其他的馆,他为什么科技感这么好,肯定是源于后台的强有力的支持,他们把当地民族的文化,和他们现有的技术,结合的很好,这考验是内部管理也和经费的问题。中国馆不是纯粹的设计技术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结合问题。我们因为以形态的不一样作为核心,在某种意义上就抑制了想象力的发挥,这不是设计师水平的差距问题。
东西好不好,在于甲方,操盘手的视野很重要。主管这个事第一领导,看过几届世博会,研究没研究过世界最前沿的室内展陈,都是用什么方式去做的?有问题不奇怪,这是一个过程,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好多了,已经不再贴标签了,不再红海洋了,还需要时间,没有红光亮了,没有标语了,他是想用一种人文的,一种深入人心的方式,很平和来表达,这已经是进步了,还差一点。现代展陈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认为是客人要看什么,而不是我们要给他看什么。
戴蓓:那您觉得世博Party就是娱乐大众的?还是更像是专业领域的自娱自乐?国家的自娱自乐?
吴晞:没有。它就是国家Party,大家在一块,找一公园一起高兴。“自娱自乐”这个词不准,国家的自娱自乐你觉得厉害吗?还是很厉害的。国家也需要这样的Party。这个世博的组织比奥运的级别还高,它是国家组织,奥运会还是社团组织。
这次IMOLA把中国1000个设计师带到这里来,看世博感受先进文化和艺术,这个事情本身做的很有意义。企业做了国家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是要追随,也是愿意配合的。
戴蓓:中国设计馆的麦浪是谁的主意?为什么后来麦子不见了?
吴晞:原创的设计师叫陆轶辰,在清华美院当老师。麦子最后变成了菊花。我觉得可能跟技术有关,我们的技术支撑是不是有困难了,猜测的。他用黄颜色代表一个意向,不是具体花的意义。
我了解一个观点,欧洲人就发出这样的疑问:未来中国人谁来养?他们担心中国包袱,但是我们用了7%的土地养了全世界22%的人,我们是非常了不起的。像这样一些了不起的事,应该好好宣传,并没有。你看了这个片子,得出什么印象了?
片子里说的我们中国人很伟大,我们没给世界带来负担,我们解决了这么多人的温饱问题,而且让大家过的越来越幸福,这个是中国梦。应该用图像语言,生动的演绎出来。把一件事说清楚了,就是很了不起的事。
戴蓓:播放《舌尖上的中国》是不是更能打动人心?
吴晞:这个想法我有同感。
戴蓓:在一个其实是全世界享受欢乐的场合?中国为什么一定要表达苦大仇深的主题,别人都是很happy,很娱乐,我们说:中国很不容易,原来怎样的,现在是怎样,我们一定要说我们曾经很辛苦,我们曾经很不容易,然后我们现在好了,你来看我吧。是不是很不合时宜?不主流?我们一定要用这种表达方式去跟世界沟通吗?
吴晞:确实没人看这个。看中国大农业、孩子的笑脸,我们各大不同的菜系,我们应该展现这些,没看到。老百姓看得比较多,应该让跟多的人传达出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的这种信息,其实挺好的。
戴蓓:我们的设计背负了太多东西。
吴晞:其实我们中国应该往这个主题上比别人都好阐释。中国有太多好吃的好看的东西。
我们建筑的语言,展厅的语言,策展的方法,都要和国际接轨,还需要时间。我们策展能力其实是比较弱的。后来看的苏丹老师做的舞台剧《迷》,其实很成功。有中国的阮,又有现代芭蕾,好有中国舞元素结合很好。
戴蓓:是因为舞台剧《迷》被非专业元素干扰的很少。舞台剧《迷》确实是国际的。
吴晞:是,非常好。让外国人一看,中国值得尊重。是用文化的干扰力,让观众折服。要是从积极的层面看,中国这种参与世界的行为,还是进步了。就是不是一种具象的东西,一种抽象的东西,来表达一种理念,来传达一种民族精神和国家的一种文化,我觉得这点做到了。尤其是陆轶辰设计的这个建筑,完全脱离的具象表达的文化的概念手法,它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它是一种现代的手法融入了国际的语言,这点做到了进步了。
小浪在世博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吴晞:别绷着,世博就是与民同乐的国家游戏
一米爱三周年:一场与爱同乐的营销
“2015米兰世博”哪家企业最受媒体关注?
主编看世博day1:
“IMOLA米兰世博” 无锡设计师代表团起航
原创国际顶级设计师参加IMOLA世博团:奔向米兰!
设计师林开新:观乎人文,化于自然
板川在米兰:世博厨房正式开放 板川集成灶火力全开
沈雷:设计的策略&米兰世博散记(一)
胡冰:米兰世博的环保理念是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