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业刮起定制风
阅读提示:前些年,正值笔者买房、装修房子,房子装修好后,买什么材质的家具成了重中之重。后来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买了一套当年最为流行的实木家具。谁知,实木风未止,现今又兴起了定制风……
A
其实,追本溯源,定制家具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家具一般都是定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城乡也应该多是以定制家具为主流,即通俗的说法:“上门打家具”。师傅带徒弟走街串巷,上门到顾客家现量现做。
工业革命之后,家具的生产逐步工厂化、工业化,由专业的设计师设计,专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有了质量和尺寸的工业标准,人们享受价廉物美的家具产品。
到了后工业化时代,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的规范化、精装化,住户家中的某些家具也由建筑商来配置,目的是为了住户搬进来时,只要买一些家具放进去就行了,不必“伤筋动骨”,到处敲打,把整栋公寓建筑搞得一塌糊涂,地板、楼道都是沙土,甚至连电梯都进沙。
建筑商替住户安装壁柜、衣柜、橱柜,这些必须动到墙面的家具,然后才刷漆、铺地板,这就是精装修房。这样子的做法,在发达国家已实施几十年了,来到中国,就变了样。人们潜意识中认为,搬新居,不打家具哪行!
B
于是除了壁柜、衣柜、橱柜定制之外,近年来愈演愈烈,发展到卧室定制,甚至全屋订制。于是那些新公寓,一年半载之内,到处是沙土、木料,机器声此起彼伏,工人住了进去
……
多像在农村盖新房打家具呀!
于是我们的学院派专家学者,又是大规模定制,又是个性化、柔性生产,使劲地跟紧“定制风”。其实这些生产方式,仅仅适用于板式家具,也就是壁柜、衣柜、橱柜,在国外早就做了几十年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中国的建筑,也不一定能适用这些生产方式,两个原因:
房间的大小,格局太不一样了,大大小小,什么尺寸都有,甚至连房间的天花板高度都不太一致。
建筑施工很差,墙面歪来斜去,一个墙洞要装壁柜,上面和下面的尺寸不一样,里头和外边的尺寸也不一样。
因此,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来适应这些“奇形怪状”,是很不容易的,主要还得靠现场的量工、安装工,修修改改,这一部分的成本,占了很大的比例。
C
于是,卧房定制,全屋定制变成小作坊的活,比如上海,近郊的奉贤,有许多小作坊,专门干这些活,搞定制。一间“工厂”,十个工人左右,为上海市这些定制家具顾客服务。
这样的定制家具,虽然优点多多,比如,个性化——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奇形怪状都可以,漆什么颜色都可以;比如充分利用空间,可以把柜子做到天花板;家具可以迁就自己房子的大小。
可是,人们在享受定制的同时,也会遭遇一些不当。比如:材料很低劣,胶水、油漆、板材都是最低劣的,甲醛、VOC什么标准都没有;做工低劣,基本靠一把风枪,看不到的地方,全用枪钉,少有卯榫结构;设计非常低俗。设计靠图册,作坊老板和顾客双方决定,最多有个绘图员画画简图,做中式家具还凑合,做欧式就惨不忍睹了,荒腔走板。
别看缺点那么多,作坊还得请“大工”,有技艺的木工,能独自制作整件家具,从备料到加工到组装,一个人完成。这样的工人,在奉贤一天要300~500元,甚至有要800元的,因此定制家具还特别贵,大橱比工业化生产的家具贵上50%~100%,甚至更高。
自古以来,只有标准化的设计——生产的家具,能成为经典,明式家具设计这样,西方也一样,汉斯、齐宾代尔等大师的设计,哪一件是定制的产品?
现代意义上的定制家具,开始于发达国家,但今天的美国,定制家具都在减少之中,他们能买标准化的“移动家具”,就不用定制家具。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了。
我们却在走回头路,回到农村打家具的泥路上。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家具行业刮起定制风
家居行业刮起“上市风” 橱柜企业上市需提高综合实力
家居新国标出台 木制品市场刮起环保风
地板企业:市场刮起“涨价风”
市场刮起倒闭风 瓷砖企业突围模式从内部开启
家具展刮定制风 衣柜企业奋抢定制蓝海
市场“涨价风”使地板企业思考营销方向
家居市场刮起“私人定制”风
打破家具行业集中度低困境 定制行业或一马当先
定制家具行业发力 装修公司家居卖场无一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