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和艺术家欢聚的地方——老舍在霞公府
雨雪颇多的年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首都剧场上映了老舍先生的经典剧目《茶馆》和《龙须沟》。对于住在霞公府的人,隔周去人艺看话剧是很惬意的生活方式,相比于电影院里的商业大片,看北京人艺的话剧作品是一种和艺术家面对面交流的心灵体验,也是更富有雅趣的精神享受。王府井霞公府不仅仅是一处优越的顶级生活居所,也是一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居所。
从霞公府的家中出来向东走,顺着王府井大街北行20多分钟,便能到达北京人艺观看演出了。但如果你愿意稍稍绕一点儿路,多走5分钟,就能寻找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有趣地点。这次我们从霞公府西面的晨光街出发,往北沿着东皇城根南街走,到灯市口西街右转,就能找到著名的“丹柿小院”——老舍先生故居。这里离北京人艺已经很近了,再走几百米便到。丹柿小院、霞公府、北京人艺这三点之间的路线,就是老舍先生和许多著名人民艺术家走过无数次的路,这几处也是新中国人民文化艺术诞生的地方,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为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快乐。
《老舍在霞公府》这本书是著名作家、艺术家李克先生的散文诗歌选,我们熟知的电影《地道战》就是根据李克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地道战》改编的。李克先生回忆说,《地道战》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老舍先生的极大帮助,而霞公府街15号(即今天的霞公府街3号)就是当年他们一起长期工作和交流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霞公府街15号曾是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所在地,也就是今天霞公府公寓的所在地。在李克先生的书中,我们可以重拾六十多年前这里的一景一物,阅读到那时文化名人最为鲜活的故事。
当时,霞公府街15号院落不大,在路北。进了朱红大门,迎门是编织很漂亮的竹影壁,前面摆放几盆万年青花儿。左边小院里是北京市文联会议室,作家、艺术家会议大都在这儿召开。会议室窗前那五棵小柏树,排成半圆形,几乎枝叶相连,长得挺拔茂盛,四季常青,受到人们的喜爱。绕过影壁,右边便是一座三层的日式小楼,院子很小。文联要创办刊物,房子不够用,办公室太挤,于是,南边又盖了东西朝向的二层灰砖小楼。这样一来,房子多了,院子就更小了。
这座狭小的院中院虽然不起眼,但是,50年代在文学艺术界它还是很有名气的。尤其是农历大年初一以后,就更热闹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时在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都坐满人,就连小柏树下,花池旁边都站了不少人,人们三三两两交谈得很起劲儿,真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常。
文艺界的朋友们愿意到这儿来欢聚是有原因的:当时,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联主席,梅兰芳、李伯钊、作家赵树理是副主席,诗人王亚平是秘书长,他们都经常来这儿。还有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也经常到这儿来开会,这里自然就成了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活动中心。这个不起眼的小院里,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家和诗人;也培育出了很多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当年,老舍先生、赵树理先生每天上午8点准时来霞公府上班,那时候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侯宝林、白凤鸣、曹宝禄、魏喜奎等艺术家经常来这里,或去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向他请教,老舍先生总是有求必应,在艺术上给予帮助。这一时期,老舍先生撰写的《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女店员》、《茶馆》都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节目,他还在节目的编、写、演方面都提出了不少好建议。
今天,住在霞公府的巅峰人士的精神生活是非常充实的,轻松踱步就可以去北京人艺欣赏到文艺名家的经典作品,中山公园音乐堂也近在咫尺,旁边还有宏伟的国家大剧院,亦能驻留在“丹柿小院”里思考心灵中的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他自己的作品,物质生活再丰富也只是美丽的背景,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才是其人生画卷中最鲜活的灵魂。对于创作,无论是一篇小说、一幅画作、一首歌曲,还是一部电影、一台话剧,都如老舍先生所说:“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客厅的风水禁忌大全
2015米兰设计周:杨明洁的中国文人写意
老屋改造 老舍Lost只有2间房的家庭旅馆
定制和室榻榻米几个不容忽视的地方
2015中国设计创新驱动发展论坛精彩实录
重获新生 令人惊奇的墨西哥老庄园
智库沙龙实录:智能家居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
Tortona创意PK秀 三大看点Hold最IN设计趋势
别墅设计中智能化运用与客厅文化
智库观察:陶博会风云之美女和她背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