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资讯 > 朱胜萱:传承乡改 把梦想照进莫干山

朱胜萱:传承乡改 把梦想照进莫干山

http://www.jiajum.com 2016-04-24 22:11 家居装修设计网 

  朱胜萱

  【编者按】

  转眼间,似乎到处都在谈O2O,也在谈乡村。在网络时代,乡村具备了城市性,可以作为平台,承载更多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件事。

  我们刚开始关注“造乡”时,乡村的概念还没那么热。最先关心乡村并发现乡村的可能性的,或许是文艺中青年;而要能对乡村进行培育,让它发生彻底改变,可能也离不开资本。

  作为一个有能力做点儿事情的人,朱胜萱先生也很有先见,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莫干山的实验,其持续至今的努力可谓为后来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一个守着青山绿水的乡村,可以如何营造和发展,变成对城市人有吸引力的地方?这里是他的分享。

  我们为什么选择做乡村建设?首先,想想未来20年,做一个大趋势的判断。我认为,未来应该是休闲旅游时代到来,当我国GDP到达一个高度,人的消费方式会转向休闲放松的旅游产品。我们想结合设计事业和爱好,选择顺应时代的方向走。其次,我过去做过很多大型城市景观,却没有太大的成就感,因为,我感觉,做得越多,离真正的田园土地和绿色生命却越来越远。

  而后,我接触了更多关于乡村建设、乡村经济的书,对土地、乡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当然,有很多问题没想清楚,但我感觉自己急需去做。

  因参与旅游规划的机缘,我2011年进入浙江德清县莫干山山区。这里有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但景区属于浙江省,本地享受不到任何门票收益;该地又作为湖州水源保护地,所有产生污染的畜牧业、加工业都被清退。整个乡村,几乎没有更多除了小农耕作之外的更多收入来源;小农户经营一年,劳动力投入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小农经济已衰落,年轻人留在村里,也看不到什么希望,他们宁愿离开土地去城市,留下很多凋敝的建筑,社区被废弃,没有业态发展。

  这里有大量所谓良田耕地,却缺乏农村的产业,除了竹笋业,残存的小耕作只够自给自足。很多土地空闲着,也未改善该区域的生态,不少耕地和房屋被废弃。算上被清空的苗圃、破败的村公所、养鸡场等,共计60亩农地和一些茶地,我们向乡政府一起打包租下,租期20年(2011-2031年),想在莫干山做一个乡村改造的实验。

  对设计公司来说,“乡村建设”是全新的,关系到集团的战略部署。乡村建设作为产品模型,精算师要对其计算运营成本、开发价值、未来的土地回报等。这使得“乡村建设”理念落地非常难。2011年底,我决定,用自己的资金自己做,莫干山计划的总投资是5500万元,于2012年5月启动建设。

  看到乡村凋敝的现实,我们引入台湾生产 生态 生活“三生”一体的建设模式,力图在莫干山建立农垦、乡居加集镇的乡村生态圈。农垦关乎农业生产、乡居关乎群体生活,市集关乎生意,让这“三生”围绕土地相互关联,构成乡村的生态圈聚落,以活化乡村。

  乡村“三生”建设理念

  考察莫干山基底环境后,我们2011年开始推行“山间民宿、山腰农耕、山下休闲”的联动经营模式,分别对应三个项目:清境原舍、清境农园、庾村文化市集,位置分散在山间、村里、镇上。这是一开始就没有规划,根据自然生长的雏形进行的布局。

莫干山计划平面分布图莫干山计划平面分布图

 农园:恢复土地产能

  先说农园。在一开始拿到的苗圃地上,大片香樟连着泥球已经被挖走,整片土地像被地雷炸开过,留下大大小小的坑。土地雨天积洼,干旱时干裂着,根本无法进行种植。第一年里,这片地里长不出任何东西。我们不着急,任其土地休耕二年多。

  休耕的同时,我们通过种植固氮的牧草、毛豆等这类植物,让土地依靠植物自身恢复肥力,还对周边崩溃的水系做了大量处理,并捡除杂石来提高土壤的平整性。最终,得到可以进行有序种植的肥沃土壤。

  然后,我们采用标准的自然农法种植。由此,清境 农园诞生。土地复耕之后,直到2014年夏天,才首次有了玉米、秋葵、红薯等产出。产值不到5万元,成本达20万元,主要开支是人工,比如请当地农民参与耕种、及时除草等。

  对水系与土壤进行系统恢复后,我们从农品的选择、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及产品的包装设计三方面分别入手,制定出了一份详尽的农业运营计划。比如,会员馈赠制度,会员可以在不同季节享受我们的应季农品。之后,我们会出台相关实施计划,比如规划人员、资金运作,收割季是聘请工人还是自己逐步收割等。

请当地农民进行有机种植请当地农民进行有机种植

  目前清境 农园还在培养期,土地逐渐恢复了产能。复耕后的农园,不只产出果蔬,其生态景观已吸引城市人前往进行自助游、烧烤野炊、下地采摘等衍生活动。

 原舍:营造乡情

  再说乡居。我们对清境原舍的定位是,以乡宅示范出乡村建筑与环境的相谐。其中最难的是营造乡情,令外地人和当地人都有切实的进入感。

  清境原舍原址是废弃的溪北小学,旁边是原来的村公所,位于莫干后山的村道旁。旧学堂被废弃约五年,此前多次换主,承担过多种功能,还用来做过养猪场。这样的资源不被村里看好。

废弃的溪北小学废弃的溪北小学

  但我们认为,这块建设用地,面青山背茶园,旁侧是一大片尚未开垦的土地,这正是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我们把这块地租下来。我们的考虑是,20年租赁到期后,村民可以涨租,如果村民不愿出租,我们就将土地和在土地上造的建筑一并归还。

  对原舍建筑景观的设计,我们要求,营造回到乡村的感觉。原先的建筑虽然难以修复,但村民的记忆一直在。我们用建筑群的密度营造社区的亲切,以户外院落提供闲话交流的场所,以加厚墙体增添安全感,还注重每一面窗可观察到不同风景等细节。总之,让居住者在此地获得一份田园生活的认可。

  从破败的校舍变成5栋新原舍,这凝聚了所有建筑师、设计师的田园梦想。从十几稿建筑方案中,我们认定“质朴当代乡村建筑”概念,质朴的理念体现在设计和施工的细节:建筑风格要浙北民居的朴素。我们跑遍当地所有的窑厂,选择耐用的手工砖瓦;施工注重横砖竖砖的连接、颜色交错,以及采用便于爬藤植物生长的设计等。建筑完成后的软装陈设,应用当地传统的构筑手法,用原乡器物做摆设,从细微处呈现乡村生活之美。

清境原舍清境原舍

  很欣慰,原舍一建成,立即成为品牌。原舍投资约800万,回收期5年,共设13间客房。在7月-10月之间,一般需要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房。

  原舍服务团队不到20人,大部分是当地村民和返乡大学生,采取管家加主人的模式运营。原舍与精品酒店区别在于,原舍没有标准模块,而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地化的主人和生活方式。这是不可复制的,即原舍的厨员、服务员都围绕在地化的主人,表达主人的生活方式和偏爱。这样一来,每家原舍都不一样。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莫干山也有一些高端休闲地,它们的本质是精品酒店,是以买断土地收益权的方式,筑围墙封闭起来、高价收费运营,这样的经营模式,几乎不与当地乡村发生关联。像这样没有触动乡村变化的开发,是我们应该思考避免的。

 文化市集:以交流激发活力

  莫干山早有名声在外:“一座莫干山,半部民国史。”民国时,曾有那么多风流人物曾在此度假、会谈、居住,然而,这些历史记忆都没落了。莫干山整个镇区比较萧条,没什么收益,传统手工艺逐渐流失,饮食文化、乡村布局等也在没落。莫干山缺乏适应现代生活的业态,而老的业态已难以为继。如何植入新业态来激活乡村文脉?

  我们提出文化“市集”的概念,即将空间、场所、舞台、市场、作坊等元素及其职能进行聚集,以之作为城乡互动的空间节点、物资集散的商业节点以及邻里关系的社区节点等,并凸显当地文化价值。

  市集地点在庾村,庾村位于莫干山镇,是去莫干山景区必经之路。此村葬有民国高官黄郛。不过,黄郛墓穴荒凉,镇上图书馆也找不到他的任何传记资料。殊不知,黄郛历任民国政府外交署长、上海市长。1931年黄郛携家人退隐莫干山,发起了“莫干山农村改造实验”,即使在1936年黄郛病逝后,其妻子沈亦云率众还将改造实验坚持到1949年。

黄郛(1880年-1936年)及相关传记黄郛(1880年-1936年)及相关传记

  《亦云回忆》一书中,也详细记录了为改变莫干山乡村面貌,黄郛当时进行的全面改造,如造林植桐,蓄水抗旱,办学,兴建藏书楼,发展牧场等。所有这些举措,在当时已经非常了不起,并为我们做了示范。我们挖掘此渊源,做了一期“莫干山计划展”,展览详细再现了黄郛曾做过的那些乡村改造,并向当地人讲述这一段埋没的历史。

黄郛的改造实践黄郛的改造实践

  其中,庾村被废弃至今的蚕种场,正是黄郛做农村改造的生产基地。我们就利用庾村这11间蚕种场房舍,来做文化市集,其旧的建筑和格局都完整保存下来,加以修补和美化。

改造前的蚕种场改造前的蚕种场

  根据当地习俗,办大事前,一般要先搭棚。我们请来知名建筑师庄慎,在10万元的预算下,做了一个“搭棚计”。材料采用当地山里常见的绿竹,用竹棚把蚕种场所有活动空地串联起来,用河滩的石子铺好路面,营造“市集”。并对市集统一规划屋顶,改为一个与民宅风格迥异的双廊建筑群。

建筑师庄慎对蚕种场做的市集模型建筑师庄慎对蚕种场做的市集模型

  然而,改造后最难的是,植入的新业态,是否切合当地文化根基?对在地文化资源再利用,是否可行?或者,引领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是否正是时候?企业做文化产业,一般而言得经过精细计算;而我们选择先去尝试。

  我们将入口的旧厂房改造成餐厅,定位为乡村的本色清新。莫干山一带有很多骑行者,由此,我们植入自行车主题,以一位台湾收藏家的20件藏品做展览,营造骑行氛围。

  装点好餐厅后,我们又招聘厨员,开始运营。由我定菜系,观察村民饮食特色,采摘当地有机食材,根据不同时节引入当地的做法,加上大厨的创意,列为餐厅菜品。切合当地的口味,又提升了传统的品质。

  除了提供配套餐饮,主题餐厅还承载骑行文化。目前,自行车餐厅成为去莫干山的必游之地,还有全球知名的山地车品牌,选择在此举办新品首发。主题餐厅逐渐成为莫干山骑行大会中的一个站点,并联合其他业态,让整个庾村文化市集成为骑行者的补给站、文艺人的集结地。

庾村自行车主题餐厅庾村自行车主题餐厅

  我们看到,乡村祠堂等被推倒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出现空白。对此,我们考虑植入书屋。政府部门的图书室,硬件虽好,却不够可爱,或偏隅一角,孩子不愿进去呆。对照之下,我们做了一间“属于乡村的书屋”,布置上简单亲近,便于乡间孩子随意进出。算上桌凳、书架、沙发等所有物件,预算不过五万元。

乡村书屋乡村书屋

  书籍则向城里人和集团员工募捐得来,图书分类上架,人们可以带走自己喜欢的书。书屋建成后,为持续运转下去,我们又嵌入了一个商业模式:书店里植入些茶水点心,将每月几千块的所得滚动下去。还有三名设计师参与义卖,利用当地的素材,如竹片等,手工制作灯具、竹篮、优盘等实用品出售,所得收入划入书屋公益基金。2014年5月正式运营后,不少路过的游客,都自己带书来丰富书架。如此,通过激发参与,庾村又多了活力。

  早在2013年10月,我们在庾村市集里开起咖啡厅,一位老村民起初对此质疑:在这个村,这个业态一定不会成功。第一年,咖啡厅也的确冷清,偶尔路过的人,多是参观一下;然而一年后,今年4月,村民看到了人气,咖啡厅已运营持平。还有面包坊,我们请来蓝带甜点师,一开始成本高,销量也少,但后来逐渐适应了村民以及游客的消费。如此一来,在乡村的人同样能享受到城里好品质的东西。

面包坊让村民好奇面包坊让村民好奇

  当然,在引入新业态上,也有不太成功的地方。比如,做青年旅社,我们原先设想,做些简单的小房间,请了8名设计师,任其想象发挥。结果,每个房间创意都不一样。比如,有一间房间设置了大型的海洋球,不少孩子喜欢,但海洋球很占空间;一间房开了天窗,让人躺着就能看星星,但床距离天窗很近,居住舒适度不够。整体上,住宿的功能要求考虑不足,值得反思。

  有了新业态,更需要多样的活动,让市集活跃起来。我们定期设摊,开农夫市集,任由周边村民卖自家东西;还筹备“庾村百年影像展”,以一张20元的面包劵向村民换来一张老照片,这激发了很多村民参与。以此,我们收集了大量民间老照片,进行扫描输出,在展览上呈现,村民在展览上会看到自己或乡邻。我们试图以这样的影像,激活他们对这片土地的记忆。

村民老照片展村民老照片展

  每个月有不少本地团体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如骑行、音乐节等。庾村市集提供场所设施支持,并做各种业态的指导。围绕市集,庾村周边业态也活跃起来。比如,法国山居举办了竹制品专卖会,也开设了面包店;周边民宿开设了茶室,以及手作艺人创立的手工家具工作室等。也即原有的村民与有意识的投资商,共同投身于庾村的活化乡村计划。

  同时,村民看到废弃的房子重获活力,认识到原有房子的价值,也自发保护模仿改建,开发出新的民宿或新的业态。比如,当地的农人也会将自家种植的农品与手作,放到我们市集上来展示售卖。除了村民的自发改造,政府也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支持。看到游客聚集于此并喜爱这里,政府方面也加大了资金投入,新建了停车场、公共设施配套,对整个街道进行了外立面整治等。

庾村市集小型音乐演出庾村市集小型音乐演出

  另外,乡村有其区别于城市文明的逻辑,加之乡村资源缺乏和组织结构不健全,使得在乡村做任何事比城里难得多。厨师、面包师等人才,在乡村几乎没得招聘;而从城市来乡村的人才,也需要重新适应山间的慢节奏;当然,也有不少内心真正喜爱与向往田园生活的高素质人才,愿意留下来。

  2011-2013两年里,我们以60亩土地做的乡村改造,逐渐吸引众多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匠人、文化创意人、城市农耕践行者、绿色生活倡导者等,合力活化了凋敝的乡村。目前,每个月都有全国各地的团队考察庾村市集,不少企业高管以及谭盾等艺术家,也在清境原舍入住。我们的管理层中,不乏高学历人才。所有这些城里人的活动,都在持续地、积累式地参与改变这个乡村。

  至2013年5月,莫干山计划完成投资1700万元,到2013年10月时,一期园区开放,正式投入运营,目前第二期也正在推进中。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朱胜萱:传承乡改 把梦想照进莫干山
一个嫁给梦想的女人朱芮萱——北京鸟巢10万人感恩盛典
莫干山地板:“走进莫干山”设计师工厂行,探索自然魅力,纵享品质之旅
走进莫干山|莫干山地板家居设计师工厂行沙龙活动圆满举办(2020-07-29 15:59:42)
莫干山唐总专访
陈忠莉:“梦想、呵护、守望、传承” 标准推动美好生活
从大别山里走出的家,《梦想改造家》实现花海上空的腾飞梦
《梦想改造家7 》| 爆改乡间土屋,恒洁助力实现花海上空的家
李宗盛、羽泉、萱萱 与你相约联邦家私《经典传奇 品牌盛典》
有莫干山地板的夏天,滤去浮躁和喧嚣

网址: 朱胜萱:传承乡改 把梦想照进莫干山 http://www.jiajum.com/news-view-id-50392.html
相关图片推荐
江山欧派&金星铜工程 共启传世铜门新华章
教科书式改造|V6家居为跨界创业者焕新梦中情房
领尚过年仪式感拉满!快来解锁年味满满的幸福时刻~
日式简约风:打造宁静舒适的居家空间
与约克VRF中央空调共度新春,品味不一样的新年舒适健康“新气象”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约克VRF中央空调伴您健康除尘
爱梦集团舒达携手中国国家队,驰援西藏地震灾区温暖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