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一直等房价下跌?听专家总结,或许刚需们要大失所望了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相信大家都是比较关注的,其实影响房价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如果要买房的话,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有很多的朋友们可能在买房的时候,都会等房价下跌了再考虑购买房屋,为的也是自己经济上没有太大的压力,那么房价真的会下跌吗?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房价真的会下跌吗?
如今高房价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分水岭,它把已经买了房子的人群和还未买房的人群给分隔开来,而还没有买房的人也越来越难以跨越过这道阻碍,因为今年的房价远比过去5年要高很多。另外,今年除了房价在高位站岗,房贷利率同样也上调到新高度,所以对于还没有买房的人群来说,现在的买房之路更是艰难坎坷,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就不要盲目进入。
现在不能买,那就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等到哪天房价下跌的时候,或许才是刚需真正买房的时候,以目前国家对楼市调控态度来看,短时间内房价是没有上涨的可能,部分房价过高的城市区域还有一定回调的可能,当然房价也不会大范围出现下跌,毕竟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它的稳定事关重大。
不过房价是否会下降的疑问,专家给出了更加专业性分析,最近在经济观察报举办的2019第16届蓝筹会上,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中国房地产的支柱性作用至少还有15-20年,这个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的特征,直到70%左右的时候才会下降,目前中国这个过程还没有走完,所以要特别珍惜。
从专家的这番话中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等待房价下跌买房,或许要大失所望了。其实这也容易理解,7月底官媒发文表示短期内不再以房地产来刺激经济,但中长期如何也并未表态,而且最重要的是和房地产相关联的产业太多,其中水泥石砂、建设装修、家具家电等行业都需要房地产来拉动需求。
时代永远在变革创新,城市化还在不断推进,几年以内老百姓的住房需求确实难以降低,毕竟商品房寿命有限,设计布局等都会落后,在更新迭代中还会转化出新的购房需求,就好比刚需买超高层住房,而富人买洋房甚至别墅居住,这就是住房需求的消费升级。
当然,专家的观点也是从自身的理解出发,至于中国房价后期还会不会上涨,还有多久的上涨期没有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除了人口密集的一二线城市,其余众多中小城市房价上涨生命周期不会长久,因为城市化是趋势,人口总量下降也是趋势,所以再次出现房价普涨的概率几乎没有。
二、买房子技巧有哪些?
1、不要透露过多个人信息
为了取得你的信任感,销售顾问往往会对你的购房经历、家庭背景、经济实力、购房关注点、决策行为类型等信息进行了解。当然,他们更专业是好事,但如果想要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就不要轻易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2、提前多做了解
了解渠道可以是楼盘广告、售楼书、入住的购房者、房地产业内人士等。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开发商、销售商和楼盘的情况,包括它们的背景、经济实力、资质和信誉等情况,必要时还要到现场考察。
3、隐藏对房子的好感
在和销售顾问沟通的时候,可以透露出你买房的意向十分强烈,但是对于此楼盘要故意表现出冷淡的态度,给销售顾问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
三、买房后怎么装修房屋?
1、墙面装饰尽量别大量的运用板材装饰,建议将原墙面的位置抹平,然后在刷水性涂料;也可选用新一代无污染PVC环保型墙纸,甚至采用棉、麻、丝绸等作为基材的天然墙纸。
2、地面材料的选择面较广,如:地砖、天然石材、木地板、地毯等。地砖一般没有污染,如果大面积采用天然石材,应选用经检验合格、不含放射性元素的板材。选用复合地板或化纤地毯前,应仔细查看相应的产品说明。
3、如果楼间距比较矮,可不做吊顶。将原天花板抹平后,刷水性涂料或贴环保型墙纸即可。若局部或整体吊顶,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硅钙板、埃特板等材料替代木龙骨夹板。
4、窗帘、沙发布等软装材料,可选用含棉麻成分较高的,并注意染料应无异味、稳定性强,且不易褪色。
5、木制品常用的涂装材料是油漆,是众人皆知的居室污染源。在选择涂料时,除了颜色和光泽外,最重要的是环保。
以上就是关于房价真的会下跌吗的相关介绍,大家平时多关注房地产的相关变化,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自己也好做好准备。在买房子的时候要多了解一些买房的技巧,可以提前去一些楼盘了解一下,看一下周边的环境,选择更合适自己的房屋来进行购买。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还在一直等房价下跌?听专家总结,或许刚需们要大失所望了
政府调控不是为房价跌落?刚需族这下要失望了,太扎心啦
刚需族别再想着房价暴跌,听内行人分析才知,房价下跌都是假的
刚需们日夜期盼房价下跌,专家却说:房价不能降,不利于奋斗
楼市连跌4个月还会降价吗?专家说刚需族不要在等了!
房价开始跌了,未来还会跌多少?刚需们拭目以待等待上阵
专家:不能让房价下跌迎合低收入人群,刚需们万万挺住别哭
政策调控不是为了降房价,多数刚需族们,愿望可能要落空
房价会跌到3年前的水平吗?听专家深刻分析,结果在意料之中
2020年中国的房价能否回到3年前?刚需或许解脱了